編前語
日前,自治區統計局發布2020年全區經濟運行數據。2020年,寧夏扎實做好“六穩”“六保”工作,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,經濟運行穩步回升、持續向好,主要指標增長好于預期。圍繞幾個關鍵“轉正”節點,2020年我區經濟發展動能不斷增強,轉型升級持續推進,質量效益改善,民生保障有力,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。
2020年寧夏重大項目建設實施順利
80個重點建設項目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穩步增長
1月26日,銀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5GW單晶硅棒和15GW硅片項目車間,巨大的單晶爐如士兵般整齊陳列,工作人員專注地盯著每臺爐子上的數據變化,并進行調試。該項目自開工建設以來,沖破疫情不利影響,在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良好營商環境的助力下,迎著清潔能源產業高速發展的行業風口,一路風馳電掣,項目于2020年5月投產,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投產,計劃今年一季度全部達產。截至2020年12月底,項目投資完成率已超100%。
投資作為全區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,在重大項目帶動下,在2020年這個特殊年份表現強韌:1-12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.0%,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.1個百分點,較前11個月提高了0.5個百分點,較2019年同期提高了14.3個百分點。面對疫情沖擊和各種復雜局面的挑戰,全區上下緊緊扭住項目建設這一主要抓手,積極謀劃、推動,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,呈現逐月逐季向好態勢。
從2020年全區市縣(區)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情況來看,在風電、光伏等項目投資帶動下,全區五市及寧東中,吳忠市、中衛市增速較快,分別為16.1%、10.1%。全區22個縣(區)中,同心縣以40.4%的增速領跑。
“我們圍繞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,以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產業項目為牽引,強化項目統籌,狠抓項目建設。”1月26日,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,2020年全區謀劃、實施的1461個重大項目中,80個重點建設項目表現尤為亮眼,截至2020年12月底,累計完成投資537億元,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04.5%。其中,銀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5GW單晶硅棒和15GW硅片項目、寧夏盈氟金和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000噸電子級氫氟酸項目、寧夏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技術改造項目、寧鋼煉鐵高爐升級改造項目、寧東基地1號綜合渣場三期工程等10個項目基本建成并部分投產;7個光伏項目全部并網發電,28個風電項目中有13個項目并網發電;銀川至西安高鐵開通運營。
項目的加快建設,離不開諸多務實舉措的助攻。為積極應對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壓力,全力以赴推進自治區重點項目加快建設,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建立了項目建設推進機制,及時解決項目建設突出問題,建立問題臺賬,協調督促責任部門、地方逐一研究妥善解決,掃清重大項目建設“絆腳石”。“一個項目、一個領導、一個班子、一抓到底”的“四個一”工作專班機制及時發現、暢通、解決項目建設中的難點、堵點。為充分調動各重點項目建設單位開復工建設的積極性,去年,我區對3月31日前開復工的98個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(按子項目統計)實施開工獎勵措施,共安排獎補資金4050萬元。
從重大項目清單來看,產業投資增幅明顯加快,電子信息等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60.4%。民間投資增長7.8%,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56.9%,較去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,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。
基礎設施體現著一個地方的發展實力、發展能級、發展后勁,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、提高發展質量的重要支撐。2020年以來,我區加速推進以“十大工程項目”為龍頭的“十四五”重大基礎設施項目,黃河寧夏段河道治理、牛首山抽水蓄能電站進入前期準備,寧夏至華中特高壓直流輸電及配套新能源工程、定北氣田開發項目已簽訂合作協議,前期工作取得突破進展。截至2020年12月,以光伏、風電為主的能源基礎設施投資增長61.3%,倉儲物流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1.4%。(記者 楊曉秋)